機
器
人
遺落在東的羅馬
西元 395 年,羅馬皇帝狄奧多西,眼見帝國受到北方日耳曼民族的無情摧殘,將羅馬帝國劃分為東、西兩帝國,以利治理。這次分裂後,東、西羅馬帝國就再也沒有回歸統一了。西元 476 年,西羅馬帝國滅亡,獨留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。君士坦丁堡又名拜占庭,故此東羅馬帝國,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(the Byzantine Empire)。
查士丁尼大帝
在斯拉夫等民族的頻繁攻擊下,戰爭成了拜占庭帝國的家常便飯。西元 527 年,查士丁尼大帝即位,誓言要恢復古羅馬的光榮。他東征薩珊王朝,西征汪達爾、哥德等民族,收復許多羅馬帝國往日的領土。
然後赫赫戰功並未帶來長久的和平。短期內收復了諸多領土的拜占庭帝國,面臨社會生活的重大轉變,經濟上更由於戰爭的重大花費而產生了嚴重的問題。查士丁尼死後,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。拜占庭在收復領土後大傷元氣,經濟、兵力都不復往日,後繼的皇帝無力(也沒錢)守住查士丁尼所收復的領土。很快的,這些領土又會被各方敵對勢力從手中奪走。
除了對外收復失土外,查士丁尼對於內政也有許多貢獻。他派人收集羅馬帝國的法律,並以之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,成為現代法律的鼻祖。另外,他對內政進行改革,將宗教與政治更緊密地連結。他派人興建了聖索菲亞大教堂,數百年後被改作伊斯蘭的清真寺,至今 已1500 年還屹立不搖。
東西教會分裂
拜占庭與基督教的中心—羅馬—相隔數千公里,兩個宗教中心因為帝國的分裂而分隔數百年後,在於宗教教義以及儀式的進行等方面逐漸產生分歧。加之西邊的羅馬教宗世俗方面的權力非常大,甚至常常凌駕於封建國王之上,這與拜占庭帝國政教合一的情形相去甚遠。
兩邊的分歧逐漸加劇,對於「政教合一」與「聖像崇拜」等方面的意見始終無法達成共識。西元 1054 年,拜占庭帝國政府在大庭廣眾之下燒毀羅馬教宗送來的詔書,從此,基督教一分為二—羅馬天主教( Roman Catholicism )與東正教( Eastern Orthodox )。
伊斯蘭勢力與十字軍東征
西元 622 年,為伊斯蘭歷元年。從這一年起,伊斯蘭勢力逐漸壯大,數個世紀內,他們建立了龐大的帝國,其中有些甚至橫跨歐亞非三洲。這些伊斯蘭國家逐漸對拜占庭帝國造成巨大的威脅。雖然君士坦丁堡仍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,但其領土卻逐漸地被侵蝕,國力一日不如一日。
慢慢的,開始有伊斯蘭勢力佔領—耶路薩冷—基督教起源的城市之一,加上周圍其他伊斯蘭小國入侵不斷,拜占庭帝國受的威脅越來越大。西元 1095 年,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,向羅馬教宗烏爾巴諾二世( Urban II )求援。雖然東西教會已經分裂,但羅馬教宗還是同意了援助的請求,並在歐洲召集了上萬兵力,開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,前往收復巴勒斯坦一帶的聖土。
在這之後,一直到拜占庭帝國滅亡前夕,共有九次十字軍東征。這些東征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拜占庭帝國的政權,另一方面卻也引發了拜占庭的內亂。另外,相較於西方的莊園式生活,拜占庭帝國—尤其是君士坦丁堡—的貴族生活顯得相當的奢糜富裕,繁華的城市與絢麗的宮廷建築讓來自西方的東征軍士兵大開眼界。
但是,再龐大的帝國也有沒落的時候。西元 14 到 15 世紀,拜占庭的內憂外患頻仍,使國力一再受損。慢慢地,帝國無力再承受穆斯林的侵擾,逐漸走向瓦解之路……
拜占庭帝國的影響
文化與知識的保留
在古希臘、古羅馬時期,學術研究相當發達。但是隨著羅馬帝國的瓦解,北方的蠻族取代了原先高度文明的羅馬,宗教取代各種科學研究,許多學者便由瓦解的西羅馬帝國逃向東羅馬,即拜占庭帝國。
東方的拜占庭帝國,是學術研究的重鎮。相對於西邊的歐洲,拜占庭延續了古希臘、古羅馬的學術成就,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資料,並且演化出許多拜占庭特色的文化成果。所有這些知識的保存,奠定了日後歐洲文藝復興的基礎。
建築與藝術的創新
拜占庭帝國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建築特色,建築多有拱的構造,也有許多圓屋頂點綴著城市的天際線,聖索菲亞教堂即為一個很好的例子。藝術創作上,拜占庭的畫作常可以看出濃濃的中世紀風格,人物看起來多有莊嚴的神情與動作。馬賽克( Mosaic ),即拼貼的色塊,也是當時藝術的特色之一。
減緩穆斯林的衝擊
中世紀的歐洲,分裂為許多小國,並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統一政權,而這些小國時常與鄰近的其他小國發生武力衝突。拜占庭帝國地處伊斯蘭世界與歐洲之間,它強而有力的兵團,減緩了伊斯蘭帝國往歐洲的侵略。倘若沒有拜占庭帝國,以歐洲的小國凌亂缺乏統一的武力,根本無法抵抗伊斯蘭軍隊的衝擊,說不定伊斯蘭國家早已佔滿了整個歐洲了呢!
想想看
最後,讓我們看看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,它們的領土是怎麼變化的。仔細注意 12 世紀後拜占庭帝國的領土變遷,想像一下它是如何勉力抵抗著伊斯蘭世界猛烈攻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