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
器
人
「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,我希望它永遠都不會過期;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,我希望是一萬年」——《重慶森林》。因為有了記憶,事物才有了它的意義。記憶把我們身邊的事物串再一起,編成了一張網,讓過去變得密不可分;因為一切都已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。
到底什麼是記憶,心理學家又是如何看待記憶的呢?他們如何知道我們有沒有記住?關於記憶的秘密,都在這章節向你介紹。
記憶是什麼
記憶是物種對於過去所發生事物的感受、經驗的累積。直到需要使用時,我們便會在提取出來。不過,心理學家怎麼知道生物有沒有將某件事記起來呢?如同老師一樣,心理學家們會用在學校常見的三種考試方法來測量我們的記憶:
-
回憶法(recall)
- 用來測量我們有沒有記在腦海裡,
- 考試常出現的填空題就是利用回憶法來測量我們的記憶。
-
再認法(recognition)
- 用來測量我們能不能辨認出相關的訊息,
- 選擇題、是非題等考試題目都是在測驗辨別能力。
-
再學法(relearning)
- 在面對相同的東西時,我們得學習速度會比上次更快。因此,我們可以藉由測量學習時間來知道學習者的記憶力。
- 這也是為什麼複習是如此的重要,透過一次次地複習,我們能強化對事物的記憶,並減少遺忘的程度。
回憶與再認;來源:Twitter
藉由有規律的複習,我們所學的東西才能保持在腦海裡不會忘記。講到這裡,雖然了解到如何知道如何檢測記憶,但記憶到底是怎麼行成的,換句話說,大腦是怎麼把這些資訊都記起來的呢?
記憶的形成
說到記憶的形成,首先我們得先用電腦處理資訊的方式來作為比喻,心理學家稱為**訊息處理理論。**簡單來說,個體要把外界的資訊變成記憶的一部份時,會需要通過三個階段:編碼、儲存、提取。
編碼(encoding) | 當我們想讓外界的資訊成為記憶的一部份時,第一件事就是要引起我們的注意。就像追求另一半,當成功引發注意時才有機會進入下個階段:儲存。 |
儲存(storage) | 當資訊被我們注意到時,它將儲存在腦海裡。而大腦的儲存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種:感知記憶(sensory memory)、短期/工作記憶(short/working memory)、長期記憶(long term memory) |
提取(Retrieval) | 當我們需要記憶時,我們會在從腦海中做提取的動作。 |
完整的記憶流程可以用下圖來做表示:
記憶的三個階段;來源:BioNinja
記憶的兩種運作方式
所以每件事情真的都是這樣被記起來的嗎?那我們又是怎麼學會開車、騎摩托車等技能呢?
其實大腦並不會把所有事情都按照上述的流程去執行,有些會直接省略中間的步驟,直接跳到長期記憶。當大腦再處理一些知識、事實(學校的內容、朋友們的八卦…)等記憶時,這些記憶被稱為外顯記憶或陳述記憶;而在處理技能或制約時(開車、運動協調、古典制約…)等記憶時,這些記憶被稱為內顯記憶或非陳述記憶。兩種記憶的主要差別是:處理的順序不一樣。
- 外顯記憶需要通過上述的步驟才能儲存在長期記憶中;
- 內顯記憶會直接被處存在長期記憶中。
外顯/陳述性記憶
外顯記憶又可以分為事件記憶與語意記憶。
- 事件/情節記憶指的是有關自己生活經歷的記。例如,昨天晚餐吃了什麼?上次喜歡上人是什麼時候?上次打遊戲的感覺如何?
- 語意記憶指的是一些基本認知、知識或事實。例如,美國的首都在哪裡?澳洲的首都是?
不過要形成這些記憶,如同上述所提到的,外顯記憶要通過層層的步驟才會完成。而步驟的第一關便是感知記憶。
感知記憶
當身體的五感(聽覺、觸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視覺等)接收到外在的資訊時,會短暫停留在感知記憶,大約在幾秒鐘而已(取決於不同的感官)。有時候在上課打瞌睡時,老師會突然把我們叫醒,問我們剛剛在說什麼,有些同學卻回答得出來?這就要感謝我們的聽覺記憶還有保存一些資訊!
短期/工作記憶
我們的大腦會把一些認為叫重要的資訊從感知記憶轉移到短期記憶。心理學家**喬治.米勒(George Miller)**發現人們大約一次可以記得7±2件事(數字、國家、海洋等)。與感知記憶一樣,短期記憶保留的時間也不長,大約落在幾秒到幾分鐘的時間。
長期記憶
透過反覆的複習,資訊最終到了長期記憶的階段。此時資訊已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,保留的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或終身都是有可能的。除此之外,現今的研究都表明大腦的儲存空間幾乎是無限的。
海馬迴在記憶中的角色
海馬迴的位置大約在人們腦中內側的地方,左右腦各一個。因形狀酷似海馬,所以叫海馬迴。它在記憶中的角色就像是工廠流水線的員工,負責把經歷的事件變成新的記憶。因此人類在失去海馬迴後,也都失去產生新記憶的能力。
海馬迴;來源:維基百科
內顯/非陳述性記憶
內顯記憶的儲存位置位於人類的小腦(後腦勺的地方)。如上述所說到的,內顯記憶默默地記錄著所有關於運動、制約學習等無法用言語去形容的記憶。處此之外,內顯記憶也會幫忙紀錄:
- 空間:例如,閱讀時,記住資訊的頁數或位置,以便找回想要的內容。
- 時間:例如,紀錄一天行程,以便回朔去過哪些地方,或是否遺忘東西。
- 頻率:例如,桌上的便當是我今天的第三餐。
小腦;來源:Flint Rehab
總結
- 測量記憶有三種方式:回憶法(recall)、再認法(recognition)、再學法(relearning)
- 記憶的形成需要通過三個步驟:編碼、儲存、提取(提取成功時,代表我們已經記在腦海中)
- 根據記憶的特性有可以分為
- 外顯/陳述記憶:可以明確表達出來的記憶,例如,昨天的晚餐、今年是西元幾年?BlackPink有沒有來台灣開過演唱會?
- 內顯/非陳述性記憶
- 外顯記憶又可以分為
- 事件記憶:關於自身生活體驗或經歷的記憶
- 語意記憶:泛指一般知識或事實。
若對於「為什麼會遺忘」有興趣,可以點擊這裡。
- https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
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4U6lljoY6Y
- Myers’ Psychology for the AP Course 3rd Edition
- https://spiketren.gitbooks.io/psy101/content/ch7/gong_zuo_ji_yi.html
_